跳到主要內容區
 

系所沿革

中國文化學院勞工研究所,創始於民國54年秋,是國內勞動相關領域首創之學術單位,在台灣開風氣之先,開創勞工問題之研究。54年10月14日是本系創辦人馬超俊先生八十華誕。當時,中國文化學院為研究勞工問題及世界勞工現況,培植勞工問題之專業人才,馬超俊先生等出面倡議在中國文化學院設立「勞工研究所」。經本校創辦人張曉峰先生之同意與支持,遂以馬超俊先生八十華誕,成立「勞工研究所理事會」,而在「勞工研究所理事會」下設立「勞工研究所」。本所亦以馬超俊先生八十華誕做為創立之日。次年,本校再設立「勞工關係學系」,並對外招生。直至民國59年,本系首屆學生畢業,本所亦正式開始招生。在「勞工研究所理事會」結束之前,本所所長(系主任)及師資皆由理事會決議而後報請學校聘任。勞工研究所歷任所長為:汪曉滄(60年理事會呈准)、劉昆祥(63年代理)、張天開(65年理事會聘任)、陳繼盛、彭百崇。

勞工關係學系歷任系主任為:丁幼泉、陳繼盛、張天開、賀淦華(代主任)、龍寶麒(副主任)、林宗源(兼任)、張志銘(兼任)、周振歐(代理)、陳繼盛、彭百崇。對本系所之教學課程,「勞工研究所理事會」曾決議為分三組:勞資關係組、職業訓練組、勞工安全衛生組。勞工研究所之招生考試亦以此區分為三組。至民國69年,對本所之教學課程及入學考試,「勞工研究所理事會」又決議,將職業訓練組分為二:人力發展組及勞工立法與行政組。

爾後,勞工研究所之教學課程及招生考試一直維持四個分組的形式:

●甲組:即勞資關係組。

●乙組:即勞動經濟組。

●丙組:即勞工立法組。

●丁組:即勞工安全衛生組。

 

迨至民國90年,因教育部實施總量管制,本校正式通令廢除各研究所之組別,本所一直沿襲之分組入學考試方式亦因此終止。自90學年起,本系所的教學行政陸續有了大幅度的發展:

1.在90學年,本系所向教育部申請更名獲准,自92學年,「勞工研究所」正式更名為「勞動學研究所」,「勞工關係學系」改名為「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」。

2.自93學年,本系擴增為兩班制,並採專業教學分組:一是「勞動法制」課程,另一是「人力資源」課程。

3.自95學年,本系經教育部准予正式學籍分組,分設:「勞動法制組」及「人力資源組」。

4.在95學年,本校同意本系增設「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碩士在職專班」,並向教育部申請核備,預定自97學年開始招生。

5.在95學年,以本校中長期發展計畫為基礎,本系成立「人力資源資訊發展中心」及「國際勞動研究中心」。

6.在95學年,本系所與「台灣勞動暨人力資源協會」合作,正式辦理勞動暨人力資源專業認證測驗,以建立學生學習能力指標及學習成效評量標準。

7.2008年,配合教育部評鑑的政策,本系所合一,系名仍稱為「勞工關係學系」,研究所則稱為「勞工關係學系碩士班」 大學部仍分設兩組 ★ 勞資關係組 ★ 人力資源組

8.因應全球經濟發展對人才資本的重視,人力資源已成為促進國家進步之重要根源,民國108年本系更名為「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」,簡稱勞動系,同時大學部取消分組。

瀏覽數: